登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登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建设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关键期。本纲要根据《中共登封市委关于制定登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全市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统筹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举措,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保持战略定力 坚定高质量发展新方向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登封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
央、河南省、郑州市的决策部署,强党建、优生态、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保稳定、防风险,奋发有为推进各项事业,“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为在新阶段的新起点上接续发力、全面开启“美丽登封”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把舵定航。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提高市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从严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顺利完成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与宗教治理工作,创新开展“党建领航、六村联创、履职增效、三亮一争”“效能革命”“四重四提升”等系列活动,累计投入1.8亿元完成全市323个村级阵地规范提升,全面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3亿元,年均增长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1.57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4亿元,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8%、5.2%。登封荣获“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和“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称号。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坚决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硬 仗,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5.0:47.4:47.6。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累计淘汰“三高两低”企业270余家,关停煤矿26家,刚玉企业压减至13家,3家10万吨以下的独立铝用炭素企业全部淘汰,完成技术改造企业160家,深度治理工业企业401家。新兴产业加速培育。大力发展新材料、通用航空、智能家居、生物医药等新兴主导产业,中岳非晶、登电玄武石纤、河南克莱威、新登中瓷科技等新材料企业蓬勃发展,引进瓷金科技(河南)有限公司SMD陶瓷器件、筑友智造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新兴产业项目37个,全市科技型企业累计突破180家。载体建设不断优化。“十三五”末,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数量达151家,较2015年增长71.6%,成功列入《中国开发区公告目录》,荣获“河南五星级投资集聚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培育郑州市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1个、农业龙头企业19家、生态农业示范园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14家,有力推动登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文旅融合优势再造。深入开展少林、嵩阳、中岳、观星台等景区综合整治,理顺嵩山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体制,景区承载能力和服务品质大幅提升。引进绿地嵩山特色小镇等超10亿元文化旅游项目6个,成功举办嵩山论坛、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等重大活动,2019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700万人次,年度旅游总收入达到150亿元,新增4A级景区、3A级景区各两家,登 封被列入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名单、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和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 ——城乡面貌展露新颜。遵循山城建设发展规律,科学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60%,登封荣获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河南首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县(市)。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狠抓“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不断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建成并开放文化公园、均美体育馆等一大批公共设施,高标准实施守敬路、大禹路等五条道路街景整治,投资5.5亿元的市民文化中心投入使用。中心城区道路雨污分流率、污水处理率、天然气覆盖率、热力覆盖率分别达到85%、97%、90%、89%,市区主要道路全部实现明线入地。城市管理日趋精细。以“四城联创”为载体,深入开展交通秩序治“乱”、市容卫生治“脏”、生态环境治“污”、公共服务治“差”等专项治理行动。探索实施城市“环卫一体化”发展模式,城区主干道机扫率、保洁率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验收。构建静态停车管理系统,增加车位1.2万个,初步实现城市道路序化。重新规划设置44个城市社区,招聘240名社区工作者,社区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城市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少林大道、环嵩山旅游公路、登封大道、阳城路等重点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374.3公里。郑少高速登封西站扩建、盐洛高 速少林站新建工程顺利完成,郑少高速对豫A牌照小型客车实行免费通车政策。累计完成26条中心城区道路建设,建成慢行系统66公里。深入推进“百县通村入组”工程,登封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村户厕改造5.5万座,建设乡镇垃圾处理厂11座,深入推进全市142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天然气通村入组顺利实现,全市158个村达到省级人居环境整治标准,打造出北高庄、雷家沟等1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生态建设成果丰硕。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保护科学化。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深入开展砂石专项治理行动,累计治理矿坑312个、恢复生态1万余亩。坚持生态建设高效化。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完成生态建设面积1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登封被评为省级森林城市。投资1.3亿元的河门水库建成投用,白沙水库与纸坊水库实现管线联通,完成50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坚持生态治理系统化。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全面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累计取缔“散乱污”企业409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郑州县(市)前列。大力开展嵩山生态保护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四水同治”,完成双洎河、颍河等河道治理35.5公里,清理河道480余公里,拆除嵩山生态红线内违法建筑780余处、30万平方 米。 ——发展活力日益增强。深入推进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实现发展质量、效率、动力的“三大变革”。依靠改革破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行政审批总时限压缩70%以上,率先在全省实现“三级十同”工作打通率100%。依靠创新强动力。建成登封市创新创业综合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家,建成国家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5个、郑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44个,完成专利授权7436件。依靠开放增活力。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两条腿走路,全方位融入郑州“五区四路”对外开放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引进项目206个,投资总额2575亿元,实际吸收境外资金4.8亿美元,引进域外境内资金541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1亿美元。 ——民生福祉持续增加。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五年累计投入资金213.0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9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57个省级贫困村、6083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累计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246个,登封市外国语高中等学校投入使用,本科上线率跃居郑州各县(市)第一。大力实施“双水源”战略,投资8.8亿元的南水北调登封供水工程顺利通水,投资1.7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12处,着力解决群众吃水难题。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组建县域医共体,医疗机构床 位数达到5092张,较“十二五”末翻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扎实开展“三送一强”活动,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大力推进企业复工达产,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8万人。深入推进平安登封建设,登封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市)、省级食品安全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专栏1 登封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年 2020年目标 “十三五”完成情况 目标值 年均增长 (%) 绝对值 年均增长(%)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 保持中高速增长 453 5.2 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 保持中高速增长 —— 8 3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26.9 30.2 2.34 31.57 3.73 4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0.793 0.5 0.5 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 —— 保持中高速增长 —— 5.2 6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36 45 47.6 7 城镇化率(%) 54 60 60 8 域外境内外资金(亿元) 100 115.9 3 125.2 4.3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0.1955 1.4 3 1.4 3 9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2.23 2.28 1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比例(%) 15 18 0.6 19 0.8 民生福祉 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6230 —— 保持中高速增长 35480 6.8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670 —— 保持中高速增长 21329 7.8 12 贫困发生率(%) 5.1 全面脱贫 全面脱贫 13 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65 75 2 75 2 14 平均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张) 20.96 35.9 40 15 城镇就业 新增就业人数(累计)(万人) 2.72 3 3.03 调查失业率(%) 4 4 1.47 16 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万套) 0.23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生态文明 17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4.6229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18 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立方米) 11.25 21.9 12.1 19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累计)(%) -18 -15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20 森林覆盖率(%) 36.6 45 45 21 空气质量达标率(%) 71.2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其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22 主要污染物排放 化学需氧量(%) -18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二氧化硫(%) -5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氨氮(%) -20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 氮氧化物(%) -28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标 第二章 准确把握发展阶段 “十四五”时期适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内外发展新变化,对于制定规划纲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国际看,全球正在经历增长曲线重塑、世界格局重构、国际规则重建与科技热点重置等重大变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社会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从区域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作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在国家大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洛阳副中心城市加速建设,必将为登封未来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未来登封发展主要面临五大趋势、五大机遇和五大挑战。 五大趋势:一是经济格局由“板块式布局”向更高层级的“双循环格局”转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既是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内发展阶段转换的必经之路。 二是经济动力由“要素拉动”向更高层级的“创新驱动”转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标志着国内经济增长模式将由“要素拉动经济高速度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三是产业竞争由“集群竞争”向更高层级的“链条竞争”转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意味着产业竞争将由过去依靠产业集群(园区)的规模化竞争向更高层级的依靠融入双循环发展链条(全产业链)的效益化竞争转变。四是地方发展由“单打独斗”向更高层级的“区域协同”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要素流通转向集约化、组团化,产业集聚效应愈发明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愈发突出,区域发展将走向各区域增长极带动下的协同发展。五是县域经济由“粗放增长”向更高层级的“质量增长”转变。随着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县域经济传统的粗放式数量型增长模式带来生态环境破坏、发展动力单一、城乡二元分离等问题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县域经济亟需向绿色发展、多元驱动、城乡融合等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 五大机遇:一是融入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协同发展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重大历史契机。河南省提出构建郑州洛阳“主副引领”的发展布局,郑州提出发挥“枢纽+物流+开放”比较优势,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新高地,对于登封发挥自身优势融入 郑州、服务郑州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中央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进一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战略举措,为登封的镇村发展、产业培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强有力的政策环境。三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保护黄河生态、弘扬黄河文化”作为重要内容,登封所孕育的丰富文化、生态资源是黄河生态、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将大有可为。四是嵩山分别被纳入全省文旅发展布局和全省文物保护布局。在全省文旅发展布局方面,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一带一核三山五区”的文旅发展布局,明确将打造大遗址文化旅游圈、建设中国功夫体验基地纳入全省“六大”文旅标志性重大项目;在全省文物保护布局方面,省文物局提出建设“一核两极多点”的沿黄国家大遗址公园走廊,串联全省古今黄河流域的15处国家大遗址,登封在文化强省布局中地位越来越重。五是环嵩山文化带成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文化战略重要组成部分。郑州市提出实施“两带一心”文化布局,彰显郑州“北依黄河、南靠嵩山”的城市特征,同时积极推进郑汴洛世界级文化旅游带建设,登封作为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的黄金节点,在郑州文旅强市建设中将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五大挑战:一是发展刚性约束。除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中明确要求“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之外,生态、耕地、居民收入将会继续明确刚性约束指标,创新驱动、区域协调、乡村振兴等战略将会提出相应的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这些都是登封未来发展需要突破的重大课题。二是产业迭代竞争。在工业发展领域,第四次产业革命已经全面兴起,传统行业面临“市场大洗牌”;在文化旅游领域,文旅消费全面进入新时代,创新创意成为文旅新时代的核心要素,旅游市场进入“二八生死率”淘汰期,登封产业转型和文旅升级面临严峻考验。三是周边区域竞争。依据郑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周边县(市)纷纷抢抓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各展所长、竞相发力、势头强劲,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四是新旧动能转换。当前登封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传统的“资源驱动”方式难以为继,“投资拉动”后劲不足,而新的“消费拉动”尚未发挥作用,“外贸拉动”尚处空白,“创新驱动”尚处起步,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美丽资源”尚未变成“美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五是政府治理能力。“十四五”期间,宏观发展环境面临复杂深刻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对于政府宏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章 开启美丽登封新篇章 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党的高质量建设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区域协同为方向,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遵循,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登封,为支撑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牢方向强化保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提升质量提高效益;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动力拓展空间;必须坚持系统发展观念,全局谋划统筹推进;必须坚持尊重客观规律,遵循规律顺应大势。同时,必须处理好七个方面关系:一是统 筹处理好要素拉动与创新驱动的关系。坚持以要素拉动稳增长,持续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探索消费拉动新方式。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战略,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二是统筹处理好自主发展与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以自主发展为基础,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夯实登封自身发展根基。坚持以区域协同发展为路径,主动抢抓区域协同发展新机遇,借势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三是统筹处理好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坚持以城市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城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增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四是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保护体系,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走好“三生融合”发展之路。五是统筹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障安全的关系。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贯穿到高质量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有效防范化解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风险挑战,稳妥化解“疫后综合症”,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长期均衡,不断在塑造安全发展环境上展现新作为。六是统筹处理好市场培育与政府服务的关系。不断提升公共产品供给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着力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透明开放的市场环 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舒适宜居的生态生活环境,为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提供良好土壤和环境。七是统筹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靠群众的关系。把“两个维护”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群众的获得感作为党员干部追求的成就感,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凝聚民心民力。 战略定位 登封作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洛阳副中心城市之间的文化旅游名城,生态、文化、旅游优势突出,未来五年要紧扣郑州市委对登封提出的“生态优先、文化引领、绿色发展”三大工作要求,主动对接全省构建郑州洛阳“主副引领”的发展布局和“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文旅布局、郑州“西美”空间发展布局和“两带一心”文化布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生态立市、文旅强市、乡村振兴“五大战略”,加快推进山之美、水之美、文之美、业之美、城之美、乡之美“六美建设”,努力实现“两城六美”建设。 ——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在切实保护登封优异的文化遗产和自然山水旅游资源的前提下,立足旅游城市定位,以世界地质奇观和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以城市旅游服务职能 完善为依托,以国际旅游市场开拓为重点突破,以世界品牌建设为发展目标,将登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品质、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 ——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以“少林功夫”为核心打造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旅游目的地,形成具有稀缺性、特色性和国际化的旅游环境和服务,把登封打造成融观光、修学、养生、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山之美。以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目标,大力开展全域生态绿化行动,实施好国土绿化项目,加快山体覆绿、推进市域生态带、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建设,提升山体景观展示效果,将登封建设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水之美。立足“破水困局”,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统筹“四水同治”,重构“贯通东西、连通南北”的水安全格局,做精做优水环境、水生态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和自然驳岸应用,提升水系景观品质,营造人水和谐的西部山水美城。 ——文之美。充分保护和挖掘登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高水平推动文旅融合,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培育深度旅游场景和业态,实现登封旅游由“一日游”向“多日游”、景点观光游向文化深度游、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加快把登封建设成为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城 市。 ——业之美。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对外开放重大机遇,围绕建设郑州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增长极的目标,坚持把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完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把登封打造成为郑州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区。 ——城之美。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统筹景区、城区、镇区、农村相协调,聚焦培育新型城区经济、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公共服务、深耕城市精细化管理,把登封打造成为具有旅游城市特质、山区城市特质和人文底蕴特质的历史文化名城。 ——乡之美。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乡之美”建设的总策略,将乡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合理城镇体系与合理产业布局的重要空间载体,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基本切入点,全面打造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公路,实现农村景区化,让美丽成为农村的鲜明特征。 第三节 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在“十四五”发展基础上,再奋斗十年,基本实现“两化五区”建设目标,成为郑州现代化国家中 心城市高质量增长极。 ——现代化。登封县域综合实力将大幅跃升,登封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核心指标迈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际化。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水平大幅提升,国际交流活动更趋频繁,国际旅游人数大幅增长,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全面建成。 ——建成绿色发展生态涵养区。生态功能大幅提升,生态文明扎实推进,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资源能源高效集约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成郑州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独具魅力的生态典范。 ——建成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登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地位更加突出,深度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布局和郑汴洛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融入双循环新格局的对外开放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实质性突破,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取得重大进展。 ——建成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城镇化水平提升至70%,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城乡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社会治理更加规范有序,平安登封、法治登封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建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嵩山文化更具影响力,对郑州建设成为全球探寻体验华夏历史文明重要窗口和古今相映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中共登封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分别制定了中期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期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奋斗目标。 站位新时代要求,站定新发展格局,锚定二〇三五奋斗目标,“十四五”时期登封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综合实力更加增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综合实力在郑州县(市)中不断晋位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区和资源 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传统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明显下降,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百亿目标,科技型企业达到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以上。 ——改革开放更加有力。区域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工业经济、文旅发展、商贸物流初步融入郑汴洛区域发展布局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更为健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初步形成。营商环境更优,投融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城市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文旅融合更加紧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快建设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郑汴洛世界级文旅带的重要节点与展示窗口。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深入践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力争到2025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00亿元。 ——城乡建设更加美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显著提升,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管理更加有序,城乡统筹发展走在前列。力争“十四五”期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成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全国一流县城。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嵩山生态保护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山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争创国家 生态文明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打造郑州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生态综合整治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典型示范区域。力争到2025年,新增生态引蓄水能力8680万立方米/年。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就业更充分更高质量,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明显扩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别逐步缩小,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全面改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稳步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民生保障网进一步织密扎牢。 ——治理能力更加高效。法治政府取得明显成效,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安全发展环境更加巩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专栏2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序号 指标名称 “十三五”基数 “十四五”目标 属性 类别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5.2 7左右 预期性 国家 2 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 —— 2.3 预期性 国家 3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0 65 预期性 国家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8 9 预期性 省 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5.2 7 预期性 市 6 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 3.37 2 预期性 市 7 旅游接待人数(万人次) 914 2000 预期性 市 8 旅游总收入(亿元) 83.9 200 预期性 市 创新驱动 9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 1.3 1.65 预期性 国家 10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2.28 3.8 预期性 国家 11 国家、省和郑州市级研发平台(家) 59 120 预期性 市 民生福祉 1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3 与经济增长 同步 预期性 国家 13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3 4 预期性 国家 14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37.86 完成郑州市 制定目标 预期性 市 15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个) 0.7 2 预期性 国家 16 人均预期寿命(岁) 80.64 82.3 预期性 国家 17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4.6 95.2 预期性 市 绿色生态 18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完成郑州市 制定目标 约束性 国家 19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完成郑州市 制定目标 约束性 国家 20 空气优良天数比率(%) 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完成郑州市 制定目标 约束性 国家 21 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 75 完成郑州市 制定目标 约束性 国家 22 森林覆盖率(%) 45 45 约束性 国家 安全保障 23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斤) 4.3 完成郑州市 制定目标 预期性 国家 总体布局 围绕上述目标,“十四五”期间登封将重点聚焦创新驱 动、协同发展、转型升级、文旅强市等十大战略任务,着力优化城乡、生态、文化、工业空间布局,加快“美丽登封”现代化建设。 城乡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一心、四轴、四区”的市域空间布局。“一心”,即登封中心城区,建成市域发展的极核。“四轴”,即沿G343城镇发展轴、沿郑少洛高速城镇发展轴、沿S234城镇发展次轴和沿登封—告成—白沙湖旅游发展轴。“四区”,即综合发展区、新型产业区、农业试验区、生态保育区及风景游赏区。 专栏3 城乡总体空间布局图 资料来源:《登封市城乡总体规划(2018-2035)》 生态空间布局。以北部嵩山、中部颍河、南部箕山三大生态主体为支撑,打造“一核、一带、两山、多廊、多点”生态空间布局。“一核”,即城区和景区,打造登封城市生态景观 的核心区。“一带”,即颍河,作为全市的生态水系主轴,打造独具特色的水文生态景观。“两山”,即嵩山和箕山,作为全市的两条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森林抚育,重构生态群落,全面加强保护。“多廊”,即环嵩山旅游公路等生态廊道,作为城乡的连接线,高标准建设市域美丽景观生态廊道。“多点”,即30个美丽乡村,作为全市生态空间布局的支撑点,打造北高庄、范家门等10个城乡融合、文旅融合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和陈家门、晋爻等20个整洁优美、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专栏4 生态空间布局图 资料来源:《美丽登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文化空间布局。以“一环、两带、四大文旅片区”为空间构架,串联“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景区、美丽乡村及文旅产业项目,全面展示嵩山文化带“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地高品质发展成果。“一环”,即环嵩山旅游公路、登封大道、G343和S235组成城市绿道旅游环线。“两带”,即环嵩山旅游公路景观绿道和少林大道景观绿道。“四大文旅片区”,即少林文旅片区、嵩阳文旅片区、中岳文旅片区和王城岗观星台文旅片区。 专栏5 文旅空间布局图 资料来源:《嵩山文化带“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地高品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工业发展空间布局。以“一区两园三基地”的产业空间结构统筹全市产业布局和发展定位。“一区”,即登封市产业集聚区,重点打造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两园”,即 通用航空产业园、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重点发展航空低空旅游、航空公共服务、无人机研发制造、装配式建筑等产业。“三基地”,即大金店镇、告成镇、东华镇工业基地,重点发展铝及铝产品精深加工、智能铝制家居、磨料磨具和耐材、建材产业、高温元件、钨钼材料等产业。 专栏6 工业空间布局图 第二篇 加快动能转换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创新在“美丽登封”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登封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双重历史任务”,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构建“双创+双新”的新型动力支撑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由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登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实施科技强市战略 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创新体制,加快形成特色鲜明、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加强新型工业科技创新布局。重点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通用航空等新型工业,以技术的群体性创新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产业质量升级。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布局。以普及新型农业技术为核心,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广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肥料等相关技术,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强数字社会科技创新布局。积极发展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加强交通、电力、通信、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城市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搭建高能级研发平台。围绕新材料等登封重点产业方向,积极引进新型研发机构,鼓励龙头企业与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搭建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为原则,构建功能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大力发展包括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创新创业综合体在内的梯级创新创业载体。力争“十四五”期间,创新创业综合体孵化毕业企业达到50家,新增创新引领型平台1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65%。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工程。制定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根据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差异化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共性 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深入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工程。聚焦登封主导产业,以创新平台为载体,集中力量协同攻关,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打造2—3个整体创新能力强、在全市乃至全省叫得响的特色优势产业。力争到2025年,科技型企业达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80家以上。 第一节 实施文化创新战略 围绕建设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定位,科学制定《登封市文化创新行动计划》,坚持把提高文化创新创意水平作为文旅新时代发展的核心和打造世界级文旅产品的关键,加快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创意之城,以文化创新促进供给创新,以供给创新延伸文旅链条,激活登封文旅发展的动力源。 第二节 培育文化创新平台 设立文化创意中心。依托登封市文物保护中心,引导设立 登封市天地之中文化创意中心,大力实施文物活化工程,着力将登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带动民间文化创意平台建设,打造文化创意集群。培育城市文创空间。积极引进文创品牌企业、强化与知名院校合作,设立创意工厂、艺术部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运营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创意主体,提升文旅创新发展能力。打造乡村创客基地。支持徐庄镇、唐庄镇等乡镇创建“河南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内涵和发展质量。力争“十四五”期间,培育引进各类文化创新平台20家以上,文化创新对文旅产业贡献率达到30%以上。 第三节 促进文化企业创新 实施国有文化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发挥文旅集团等国有企业的市场引领作用和投资杠杆作用,大力开发原创演艺、原创产品,打造一流文旅集团,实现创意成果产业化。实施民营文化市场主体培育计划。探索建立“登封民营文化企业十强”发布制度,催生一批拥有原创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具有竞争力的民营龙头文化企业,加快培育中小微文化企业。规范发展文化类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发挥好行业服务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实施金融赋能文化创新合作计划。鼓励社会资本与文化创新规范化结合,支持金融机构向文化创新企业提供版权质押、 版权信托等金融服务,推动文化金融新业态发展。 第六章 增强人才智力支持 第一节 加强人才引进培育 落实“郑州市黄河人才计划”,制定登封市创新创业团队引育办法,建立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引育机制。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引进人才团队摆在与引进项目同等重要位置,推进“人才+资本+场景”建设,合理促进创新提升。引导登封在外人才回乡。打好乡情引才牌,定期组织登封籍专家人才返乡考察、讲学和投资创业。建立登封籍优秀大学毕业生信息库,通过开展企业招聘、人才联谊、大学生回家乡等活动,吸引和凝聚更多在外大学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建立本地人才培训机制。加强部门人员专业能力培训,提升党员干部专业水平,开展企业家培训,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力争“十四五”期间,引育创新创业团队5—10个,年均培育本地创新型人才600名、企业技能人才6000名。 探索智力合作机制 探索建立决策服务合作机制。招募引进国内外科技研究类、旅游研究类、政策研究类、产业研究类智库与登封开展常态化项目合作、开设分支机构,鼓励政府部门、领先企业与专业机构开展全方位智力合作,提高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探索建立产业服务合作机制。坚持以科研促创新、以研发促创业,支持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级研发机构开展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设立特聘研究员岗位,加大对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带动全市科研创新水平提高的领军人才。 健全人才服务体系 完善人才服务体制机制。坚持事业引人、环境留人、平台育人导向,健全人才落地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高效、公正、权威的项目和人才评审机制。打造人才服务绿色通道。重点加强对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及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落户补助,着力消除人才落户、安居、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障碍,提高涉才政务的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畅通引才绿色通道,不断提升人才的获得感、满意度。集成办好人才引进“一件事”,加快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公开透明可预期的科创环境和人才服务体系。 第七章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项目、园区、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促进创新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为主转变。联合本地金融机构推进“郑科贷”业务,启动运作规模10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安泰基金,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新材料产业、引进培育高成长企业、推动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支持符合“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的制造业企业在股权交易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引导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资产收购等形式,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证券化水平。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积极对接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型发展亟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深入开展“走出去、请进来”产学研对接活动。完善“产学研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系统”,扶持和培育企业自主研发成 果产业化。改进科技项目管理,创新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悬赏制”“赛马制”等制度,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和基于信任的科学家负责制试点。加大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贯标企业培育力度,加强对知识产权领域政策支持和市场监管,营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力争到202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不少于4000件,授权量不少于1800件。 营造全民创新氛围 加强科技普及工作,加快推动全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通过开展“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提高市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素质。加强对创业基地、创业项目、创业导师的宣传推介,营造社会支持创新、崇敬创新、推动创新的浓厚氛围。加强创新创业品牌宣传,利用各类媒体,传播创业故事,宣传典型创业企业和创业人才,激发全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专栏7 创新驱动重大工程 ——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建立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科技瞪羚、科技小巨人、科技雏鹰、“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培育后备库和企业晋位升级项目库。按照“加快谋划一批、加快创成一批”的要求,积极补齐短板,提高库内项目完成率。确保每年R&D经费占增加值的比重不低于5%,科技型企业6-8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 ——产业集聚区创新研发平台建设计划。鼓励企业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领头企业交流合作,通过战略引进、合作共建等方式建成一批创新研发平台,不断提 高园区大中型企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覆盖率,强化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2025年实现产学研合作企业50家,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0家以上、市级研发平台70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个。 ——文化创新工程。布局历史文化创意板块、旅游活动创意板块、乡土民俗创意板块和新生活创意板块。培育文化创新平台,设立文化创意中心、培育城市众创空间并打造乡村创客基地。促进文化企业创新,实施国有文化市场主体培育计划、民营文化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和金融赋能文化创新合作计划。 ——人才支持工程。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大力实施“黄河人才计划”和优秀企业家领航计划。探索智力合作机制,探索建立决策服务合作机制和产业服务合作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完善人才服务体制机制并打造人才服务绿色通道。 第三篇 坚持协同发展 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按照“交通共联、产业共建、文旅共兴、生态共保、市场共享”的思路,坚持以区域协同发展为渠道、以融入区域发展链条为路径、以深化区域协同合作为方式,加快融入郑州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郑汴洛区域协调发展布局,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开启登封对外开放新局面。 依据全省构建郑州洛阳“主副引领”的发展布局、郑州市推进“郑汴一体化”和“郑洛西协作发展”的区域协同布局,坚持对接郑州为主的策略,以区域交通、产业发展、创新发 展、文化旅游为突破口,积极融入郑州、洛阳都市圈建设,借势融入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 全方位融入区域交通循环 坚持交通对接优先,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融入区域铁路交通体系。加快市域快线K2和郑登洛城际铁路登封段建设,逐步实现市域快线K2公交化运营,让游客切身感受到“到达登封快起来、游玩登封慢下来”的新体验。融入区域公路交通体系。重点强化与郑州大都市区的公路连接,重点强化与郑州中心城区、航空港区的高速公路串联,加快完成G207线登封境改建、登封客运站外迁等重点工程,优化客运衔接功能。融入区域航空交通体系。加快推动通用航空机场旅游客运业务开展,谋划对接新郑国际机场的客运衔接业务,推进与周边城市短途航空旅游合作,逐渐开通多条旅游低空航线。 第二节 全方位融入区域产业循环 贯通生产、销售、招商三大核心环节,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体系。融入区域供应链条。瞄准郑州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建筑等产业,积极发展非晶等新材料、装配式建筑等 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等装备制造的配套产业,形成完备的产业配套支撑。融入区域销售链条。加快推动登封制造、特色农副产品“进郑入洛”,扩大区域合作,深度融入郑州与洛阳联动发展的生产圈和生活圈,实现生产链条向价值链条延伸。融入区域投资链条。加强与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金水区等区域的招商合作,开展招商信息互通互享,探索“总部在郑州、生产在登封”的新型招商模式,推动更紧密的捆绑招商,形成招商合力。 全方位融入区域创新循环 突出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探索建立区域创新合作机制,衔接融入郑州“一廊两翼四区多点”的创新体系布局。融入区域科技研发体系。主动对接“沿黄科创带”,强化与周边区域科研机构的紧密粘合,打造集人才发展、技术服务和研发创新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研究链条。融入区域高新技术体系。强化与高新区企业联动,加快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特色明显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融入区域人才交流体系。深化与省内高校合作,加强与“黄河人才计划”的衔接,探索建立“双一流”高校人才招引机制和柔性流动机制。 全方位融入区域文旅循环 全方位融入区域文旅发展布局,加快形成“文化共研、旅游共兴、项目共建、客源共享”的文旅区域合作发展格局。融入郑州“两带一心”文化布局。突出“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优势,厘清夏文化、商文化、黄帝文化等历史文化的关系,打造“嵩山文化圈”同心圆,构建“嵩山+黄河”生态保护体系,串联郑州商城遗址、大河村遗址、双槐树遗址、新郑黄帝故里、荥阳故城、北宋皇陵,共同打造郑州地区文旅精品线路,建立客源市场共享机制,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光体验目的地。融入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以融入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为突破口,深入研究天地之中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依托世界文化遗产、考古遗址,加强与洛阳龙门石窟、汉魏洛阳城遗址、古都开封、安阳殷墟串联,着力打造“中原世界遗产游”精品线路。融入国家黄河文化旅游带布局。系统梳理嵩山文化与黄河文化的发展脉络,坚持文化共研、考古共荣、遗产共享、文旅共兴,加强天地之中文化与古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大禹治水文化与黄河治理文化的研究,古代中国嵩洛地区与关中盆地、汾河谷地“古中国文化黄金三角”的研究,加强与沿黄文化旅游城市的对接,串联洛阳龙门石窟、山东曲阜孔庙、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等世界文化遗产,共同打造“沿黄世界遗产游”精品线路,全面推动登封文旅提 档升级。 坚持开放理念,加强区域协同,深化务实合作,努力融入供需贸易、产业投资和文化旅游的国际大循环,不断开拓登封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新局面。 对接郑州“四条丝路”,着力融入国际供需循环 搭乘郑州“四条丝路”开放大通道,加快推动登封制造和特色产品融入国际供需循环,实现登封对外开放新跨越。主动对接郑州“陆上丝绸之路”。打通登封与郑州“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交通链接渠道,借力郑州国际冷链业务、数字班列、定制班列,拓展登封制造国际市场。主动对接郑州“空中丝绸之路”。积极探索登封融入郑州建设“空中丝绸之路开放试验区”的合作模式,引进中高端项目,积极争取河南省与德国、芬兰等国家合作项目落位登封,提升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主动对接郑州“网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与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紧密合作,拓展“跨境电商+空港陆港+邮政”运营模式,加快线下园区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接,推动特色农产品、文创产品等登封特色产品出口。畅通融入郑 州铁海联运体系,瞄准东亚、东南亚和中亚、欧洲,推动登封产品“卖全球”。 对接郑州对外开放平台,着力融入国际产业循环 树立合作共赢理念,加强与郑州航空港区、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平台的合作,探索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共享的发展格局,主动接受郑州打造“全球要素集聚高地”的外延辐射,努力提升登封产业发展的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尝试参与郑州的国际产业发展合作。借助郑州对外开放平台,主动对接郑州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承接新材料、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国际产业转移。积极对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信保、国家丝路基金等机构为本地企业的国际化合作发展牵线搭桥,拓宽登封战略新兴产业的多样化投融资渠道。积极尝试参与郑州的国际要素流通合作。坚持对标郑州、对接郑州、融入郑州,建立登封市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和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探索实施外贸贷、出口退税资金池等普惠性措施,提升外资利用水平。探索“郑州吸引国际人才、登封承接国际人才”和“郑州引进国际技术、登封共享国际技术”的新型合作模式。 对接“丝绸之路旅游带”,着力融入国际文旅循环 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合作。依托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嵩山世界公园、少林功夫三个特色品牌,擦亮“天地之中、功夫之都”国际文化旅游金字招牌,探索市场共建、品牌共育、成果共享的旅游合作模式,深化与奥地利巴德伊舍市、澳大利亚达尔文市等现有国际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力争与韩国首尔、日本大阪等国际旅游城市建立多层次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人文交流。依托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嵩山论坛等东西方文明对话交流平台,大力推进嵩山文化“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多样式人文合作,积极参与“中国黄河”国家形象宣传推广行动、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市长论坛等活动,推动同尼罗河、恒河、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等流域文明的交流互鉴,提升嵩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积极拓展文化贸易。加强战略研究和统筹规划,依托少林文化、嵩山文化,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演艺策划、教育培训等产业门类,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基地型、龙头型文化产业项目,打造特色文化出口竞争优势。 专栏8 协同发展重大工程 ——融入国内大循环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市域快线K2和郑登洛城际铁路登封段、城际铁路TOD项目等铁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郑少高速扩容改造、G207线登封境改建、S235线登封境改建工程、S234线登封境改建工程等国省干线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S319线登封改建工程、S233线 登封境改建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部分工程开工建设。 ——融入国际大循环重大行动计划。谋划登封与郑州“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交通链接,启动登封融入郑州建设“空中丝绸之路开放试验区”工作,融入国际供需循环。推进“一区两园三基地”融入郑州对外开放平台发展,争取承接新材料、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国际产业转移,引进一批优势产业国际合作项目,融入国际产业循环。积极参与丝绸之路旅游年、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河洛文化旅游节、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中国黄河”国家形象宣传推广行动、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市长、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活动,主动办好嵩山论坛、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嵩山国际马拉松等活动,融入国际文旅循环。 坚持把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动力,以提高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 提升传统消费 统筹城区、镇区、农村的分层级商贸业发展体系,推进传统百货店、购物中心、体育场馆、闲置工业厂区向消费体验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文化时尚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和维护中心、养生养老中心、产品和服务设计定制中心等新型发展载体转变。鼓励高水平社会服务机构建立在线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培育新型消费 实施“旅游消费培育计划”。挖掘游客消费潜力,拓展游客在登封的吃、住、行、游、购、娱消费链条,把旅游消费变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登封第三产业整体升级。实施“城市商圈升级计划”。加快现有商圈和商业街提档升级,差异化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商业街,积极引入奥特莱斯等大中型商业综合体,打造郑州一站式旅游消费型、度假消费型业态。实施“首店经济消费计划”。精准靶向招引知名连锁品牌在登封开设首店,率先打造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助力郑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网络消费推广计划”。构建“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支持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 改善消费环境 健全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体系,持续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市场环境。以农村、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为重点区域,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和节庆监管,创造让居民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高起点做好产业整体研究,把握产业发展规律,研判市场变化趋势,明确各领域招商产业环节、细分方向以及重点企业名单,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第一节 坚持精准招商 突出重点领域。明晰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完善招商图谱,着力引进科技型、带动型、产业链型项目。突出重点目标。坚持招大引强,继续加强与国内外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着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上下游链条,招引独角兽或瞪羚级企业,丰富产业生态圈。突出重点区域。继续关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追踪重点引资对象和区域产业向外延伸和转移趋势,增强招商引资的预见性和有效性。 第二节 创新招商方式 大力推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探索开展以武会商、异地招商、投资基金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积极参与省市招商推介,对接专业招商引资平台拓展资源网络,强化专业招商能 力。鼓励发展飞地经济,在全市各园区、各乡(镇)办之间合作开展“飞地项目”,有序引导相关产业项目突破行政区划向优势园区、优势乡镇集中发展,实现各地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遴选实施一批标志性项目,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承担相关任务,编制发布我市重点产业投资指南,细化对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的引导,更好发挥民间投资作用。 第三节 完善招商体系 建立统一招商平台。加快建设统一招商服务信息平台,搭建高效、互动的招商联结。完善分类招商制度。针对文化旅游、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出台差异化招商优惠政策。强化考核与监督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完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机制,加强对招商项目落地全生命周期服务与监管。 第四篇 加快转型升级 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着力点, 把现代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核心支撑,把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业之美”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走出一条质量高、结构优、效益好的美丽经济发展新路子。 第十二章 “四化”引领,明晰产业发展思路 按照“产业绿色化、布局集群化、供需链条化、业态融合化”的发展思路,加强对产业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加快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以产业绿色化为方向,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把“绿色生产力”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要素,不断扩大农业绿色供给,加快工业绿色转型,推动服务业绿色升级,以生态约束机制倒逼企业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着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业发展体系。确保到2025年,全市万元GDP能 耗下降率完成郑州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以“布局集群化”为支撑,牢固树立“集约、高效”发展理念,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的发展要求,优化三次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以“一区两园三基地”为支撑的工业产业集群,以“四大文旅片区”为支撑的文旅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产业集聚区在全省排名明显前移,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以“供需链条化”为关键,坚持把融入区域产业链条作为破解登封产业发展困局的关键举措,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条、技术链条、销售链条,重点打造新材料、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链条,承接区域链条的上下游配套,加快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拓展郑登、洛登产业合作的新领域、新模式、新路径。力争到2025年,打造2—3个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加快形成以区域需求牵引登封供给、以登封供给创造区域需求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以“业态融合化”为特色,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和“跨界思维”理念,牢牢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着力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坚持把“多业态融合发展”作为登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最大特色,坚持建链、补链、强链并举,积极推动现代农业、新兴工业、现代服务业围绕文化旅游进行适应性调整,着力打造一批“文创+制造+新零售”“农家生活+乡土文化传承+休闲观光体验”“农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纪念品”等融合发展链条。 第十三章 提档升级,加快改造传统产业 持续推进传统产业“三大改造”,加大对“小散乱污”企业的淘汰整合力度,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升级。力争到2025年,全市传统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明显下降。 第一节 淘汰整合落后产能 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出清“僵尸企业”。严格控制传 统产能规模,禁止以任何形式新建(扩建)“三高两低”产能项目,统筹考虑产能、能耗、设备、环保等标准,对产能小、设备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企业进行行业整合。 第二节 推进传统产业三大改造 大力实施传统产能“提质增效”工程,加快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技改工作实施量化考核。重点推进磨具、传统建材等行业企业实施节能改造与清洁生产审核,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积极做好国家、省级绿色工厂培育申报工作。 第三节 拓展延伸传统产业链条 聚焦铝精深加工产业。大力探索铝制品与新基建融合发展,拓展铝制品在5G基站、特高压、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重点发展铝制家居、铝制汽车装备等铝终端制品,加快延链拓展、提质转型。大力发展磨料磨具。鼓励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拓展下游高端磨具,推动行业向高端化、精密化、效益化发展。积极推进耐火材料。依托耐材行业协会,推动行业内部联合研发、联合改造,积极研发导流槽材料、优质硅砖、复合硅砖、低温脱硝等高端耐材和绿色耐材产品。引导 升级水泥建材。引导水泥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智能工厂,重点发展墙体保温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制品。 第十四章 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第一节 做优做强新材料产业 着力做大做强非晶产业集群,做精做专玄武岩纤维、碳纳米材料、电子陶瓷三大细分领域,同步拓展培育其他新材料领域,逐步形成“1+3+X”新材料发展格局,力争2025年实现新材料产业集群百亿目标,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非晶产业。围绕“育强龙头、集群发展、技术创新”三方面强化优势,建设“国际一流、国内知名”的非晶、纳米晶材料产业基地。育强龙头。鼓励中岳非晶围绕非晶带材拓展铁芯、非晶粉等产品领域,巩固非晶合金变压器市场,培育非晶电机市场。重点拓展纳米晶在无线充电、5G网络基站、柔性屏支撑材料、新能源汽车、军工、体育器材等领域的创新应用。集群发展。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围绕下游终端应用领域龙头企业,对非晶领域重点招引非晶变压器配套企业,壮大 非晶产业链,对纳米晶领域,重点招引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无线充电领域电磁化设备配套企业,培育完整纳米晶产业链条。技术创新。依托非晶产业联盟和郑大新材料研究院,加快推进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带材研究,探索非晶带材小型化发展方向。联合郑州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推进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领域技术攻关,力争早日实现产业化突破。到2025年,打造形成较为完整的非晶产业链,争取实现非晶产业产值50亿元以上。 玄武岩纤维。重点实施“规模扩张、下游拓展”的产业发展战略。规模扩张。积极申请上级及登封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加快建设玄武岩纤维制品产业化项目,实现年产5万吨产能提升目标。下游拓展。重点开发以基础设施用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增强类材料、玄武岩纤维增强装配式建筑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性能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积极改善生产工艺,逐步拓展以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复合材料及运载工具轻量化增强材料等为代表的高端增强复合材料领域,推动登封玄武岩纤维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到2025年,实现玄武岩纤维产业产值20亿元以上。 电子陶瓷。紧抓电子陶瓷材料进口替代的重大机遇,鼓励瓷金科技、中瓷科技等本地龙头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引导新型功能材料向“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发展。在SMD陶瓷基座领域,重点推进高温共烧技术(HTCC)产业化发展,加快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技术领域的研究,积极争取下游 频率器件、光通信器件等面向5G消费电子应用的相关厂商落位登封。在氧化铝陶瓷基板领域,重点拓展新能源汽车控制模块应用市场。到2025年,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实现电子陶瓷产业产值20亿元以上。 碳纳米材料。围绕“市场拓展、技术创新”两方面做精做专,着力拓展动力电池与数码锂电池下游市场。积极对接比克电池、国能电池等郑州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争取国家支持,联合科研院所组建区域性的研发战略联盟,协同突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等技术瓶颈。到2025年,实现碳纳米材料产业产值20亿元以上。 其他特色新材料。积极扶持本地钨钼材料、光学材料等新材料企业扩大规模,培育行业隐形冠军。 第二节 培育引进新型建材产业 以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集研发、生产、推广、应用于一体的中部地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重点招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PC结构装配式建筑等相关项目,探索与玄武岩纤维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建材产品向高附加值领域发展。到2025年,实现新型建材产业产值50亿元。 第三节 积极壮大装备制造产业 汽车装备制造。围绕新能源汽车做精做专零部件制造,快速融入郑州整车制造产业链,打造郑州周边重要的汽车装备制造二级配套基地。引导龙头企业规模化、集群化、智能化发展,提升企业产业规模和效益水平。鼓励本地企业拓展多种新能源汽车电磁化设备与控制模块生产领域,协同本地非晶、电子陶瓷等新材料产业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其他装备制造。巩固煤矿综采设备的领先优势,大力发展自动化饲养设备、智能上料和包装设备、通用航空设备、电气设备等装备制造领域。力争到2025年,建成中原地区领先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50亿元。 第四节 协同培育通用航空产业 依托登封通用机场,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园建设,以空中游览、观光娱乐等为重点,协同推进航空旅游、航空教育培训、航空小镇生活、航空研发制造应用等“四大板块”建设。着力完善航空护林站、航空救援、驾驶员培训、管道巡线和航拍测绘等产业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能力。积极谋划开通与周边县市及省内外其他景区互通航线,联动新郑机场探索试点干线—通用航空货运,有效支撑郑州构建国际级“1枢纽+5通用”的航空体系。 专栏 9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 ——传统产业升级工程。加快推进永登铝业有限公司铝型材加工、永登铝业有限公司3万吨高端金属铸造、均美家居、均美铝业铝型材扩建、河南中恒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太阳能边框组件生产线、华润电力登封有限公司技改工程、登封市嵩基水泥有限公司4500吨/天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环保提质降耗改造、河南中美铝业有限公司烟气超低排放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 ——新材料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推进河南中岳非晶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非晶及纳米先进金属材料、登电玄武石纤年产5万吨玄武岩纤维及下游产品深加工、河南蚂蚁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纳米陶瓷新材料、河南克莱威碳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0吨碳纳米管、郑州德尔信钨钼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吨陶瓷合金新材料、河南世博钨钼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钨钼难熔金属及合金制品二期、新登集团碳纤维复合材料、郑州中瓷科技有限公司氮化铝陶瓷基板生产、河南融生硼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碳化硼陶瓷精微粉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 ——新型建材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推进郑州筑友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登封绿色建筑科技园、河南城源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年产80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板材生产线、河南城源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立方米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建设。 ——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推进郑州市新昇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年产3000万件汽车零部件、郑州跃博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台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郑州德力自动化物流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年产3万套智能仓储设备、河南东方宇亿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东方宇亿万林家居、河南泉景门窗有限公司年加工20万平方米塑钢门窗及铝合金门窗项目、瓷金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年产48亿只SMD陶瓷器件、郑州华澄农牧机械有限公司年加工20万套畜牧设备、河南高登智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继电器生产项目、河南中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台增材设备、100套矿用设备及表面强化服务项目、河南纵横环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4万套智能仓储设备项目、河南豫科光学防眩光(AG)玻璃推广及应用、新登集团微小型涡轮发动机、郑州嵩明电热元件有限公司年产150吨碳化硅电热元件生产等重大项目建设。 ——新能源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推进河南金勇木业7MWP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 第十五章 深度挖掘,延伸现代服务业链条 坚持把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全市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附加值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实现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第一节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在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智能制造、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环节的需求,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申建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支持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发展,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加快导入专业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机构,实施一批专利成果产业化项目,开拓评估、交易、投融资等增值服务,促进知识产权资本化、市场化运作。 第二节 提升本地商贸流通业 电子商务。以推动服务业“电商换市”为目标,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搭建“市域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三级电商运营服务网络,鼓励企业自建平台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 电子商务销售,支持发展同城购物电商平台。商贸物流。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城区商贸流通集聚区和县、乡(镇)、村三级物流节点建设,搭建市域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第三节 发展其他现代服务业 商务办公。重点依托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城区东部商务写字楼,树立“酒店式商务中心”经营理念,引进一流物业管理团队,全面提升办公环境,完善配套服务。会展会议。积极申办和承接重要展会、论坛活动,强化“嵩山论坛”等传统会展会议品牌,培育新兴会展品牌,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打造国内商务会展名城。其他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服务、房屋租赁等社区服务业,广泛吸纳社会就业,拉动消费。 专栏10 现代服务业发展重大工程 ——商贸物流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中国登封乡土情文化综合体河南特色城、紫东汽车配件物流贸易园、国华医药物流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嵩基集团东方新天地等重大项目建设。 ——其他现代服务业重大工程。加快推进绿地嵩山特色小镇、汉华嵩山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世界功夫中心、郑州市第二动物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第十六章 优化提升,持续完善产业配套 第一节 提升产业园区建设 深化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围绕“开发区运营去行政化、主责主业去社会化”,深化功能区与行政区有效套合,积极推行“一融合,两强化”,优化机构职能,把准园区功能定位,做实、做优、做强主导产业。着力提升产业载体综合承载能力。调整产业空间布局,聚焦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推动延链招商。推进非晶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二次创业”的部署,盘活存量土地,实现资源优化与新旧动能转换。围绕资金、人才、原料、产品销售四要素,开展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服务,按照智慧化、绿色、生态、循环经济规划理念,做强做优产业各类配套和服务平台。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供热、供电等市政配套,补足园区短板。积极探索小微企业园运营模式。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载体,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策源地。注重政策宣传和项目招引,打造生产生活互相融合的生态园区。“十四五”期间,全市建成小微企业园4—8家。 第二节 优化乡镇园区建设 加快启动循环经济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与相关乡镇的“产镇融合”工作,提高城区和镇区的产业支撑力、人口集聚力。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在告成片区重点发展铝精深加工、高端磨料和玄武岩纤维等新型工业,在东华片区重点发展墙体保温材料等新型墙体材料,在大金店片区依托通航产业园重点发展FBO(通用机场)、航空器研制、航空观光、整机试飞、航空体验休闲等产业。持续推进闲置厂房、闲置土地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引导园区采取定向招商、项目置换、技术转型等方式进行空间再利用。 第三节 加快数字经济赋能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5G、数据中心、城际铁路和新能源汽车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5G网络全覆盖和千兆宽带城市建设,实现全市5G网络连续覆盖并规模商用,争当郑州5G应用示范区。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数字化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现代农业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拓展数字化应用领域。推进登封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以“一件‘事’”为牵引的智能政务服务和以 “一‘事件’”为牵引的智能城市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围绕“智慧文旅、智慧应急、智慧城管、智慧生态、智慧工业”等领域开展产业数字化应用,推动企业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升级,引导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实现规上企业云系统全覆盖。鼓励利用“5G+VR/AR+4K/8K”超高清显示技术打造新型文化旅游应用场景,依托5G技术整合文旅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智慧景区,发展智慧旅游。培育直播电商经济。支持特色直播基地建设,打造直播电商产业集群,推动直播电商在商贸领域应用。创新新零售模式。支持实体商贸零售行业的新零售转型,鼓励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等非接触式新业态。 第五篇 实施文旅强市 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旅产品 坚持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为指引,按照河南省建设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和郑州市构建“两带一心”的文化布局,以文旅融合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快实现“文之美”,推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全力建设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第十七章 多层次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 顺应文旅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积极培育新兴文旅业态,着力构建以“环嵩山文化带、四大文旅片区、多层级文旅圈层”为支撑的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建设环嵩山文化带 按照郑州“两带一心”文化布局,高质量推进环嵩山文化带建设,串联登封文化旅游资源。围绕“西美”城市功能定位,坚持生态优先、文化引领、绿色发展,挖掘少林寺、中岳庙、观星台、嵩岳寺塔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通嵩山文化故事脉络,通过场景营造、规划游览、完善配套等措施,讲好世界文化遗产故事。 第二节 打造四大文旅片区 少林文旅片区。把少林景区作为全域旅游的龙头,围绕“空间拓展、品质升级、唤醒嵩山”三大方面,推动嵩山少林景区全面升级,打造集文化体验、自然观光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圣地。拓展景区旅游空间。加快推进少室阙纳入少林景区,打造少林景区旅游新地标。以少阳河综合整治项目为依 托,谋划经由少室阙进入少林寺主景区的第二通道,同步提升景区内外路网密度,完善景区配套功能设施,拓展景区承载空间。推进景区品质升级。全面提升少林武术馆活动体验与武术演义,打造一批互动性、沉浸式体验项目。规划核心景区环境提升工程,围绕常住院及周边区域,以构建景区生态水系、园林景观为重点,充分融入少林独有的音乐、色彩等要素,营造景区山水人文交相辉映的良好环境。有序推进少室山整体开发。加快编制嵩山风景名胜区发展规划。加强步道设计、完善路线指引、设置休憩服务节点,加强常住院与周边少室山景点串联。围绕少林文化、自然生态等主题,打造不同精品路线,提升游客在少林景区旅游时长。 嵩阳文旅片区。以嵩阳书院为核心,以地质博物馆为载体,针对亲子、研学群体,打造全国知名的讲学、研学、游学基地。复合书院功能。推进嵩阳书院修复工程,以历史典故还原书院场景,强化文化展示功能。依托郑州大学嵩阳书院项目,推进国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升人文教育功能。谋划设立登封市图书馆书院分馆,引进国内外精品人文书店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书院阅读体验,拓展文化服务功能。丰富书院活动。着力提升现有“一校三讲”、拜孔仪式等活动能级,协同其他三大书院策划多种主题活动,扩大嵩阳书院影响力。加强周边串联。重点优化嵩阳书院与太室山串联,以书院、嵩岳寺塔、峻极峰为主要节点,打造兼具山色溪声与菊香竹韵之美 的旅游路线闭环。加强与崇福宫、启母阙等周边联动,开展以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朱熹等为主的名儒主题游,围绕年轻客群建设一批互动体验感较强的山地游览项目,推进云中步道、太室山索道等项目建设,提升景区综合承载力和游客吸引力。 中岳文旅片区。结合传统礼制文化、山岳祭祀文化,打造兼备历史文脉、山水空间、融入生活的都市人文休闲目的地。加快中岳文化生态公园建设。重塑“太室阙—神道—中岳庙”礼岳之轴,拓展中岳庙、太室阙旅游空间。改善遗址周边植被风貌与生态环境,以玉案岭制高点为第一观景点,打造“太室阙—神道—中岳庙—黄盖峰”视线通廊。打造特色人文体验活动。以四时祷祠、春秋二祭等皇家祭祀为原型策划祭祀主题表演,依托天中街和中岳庙前广场集中策划民间手工艺、曲艺及庙会等民俗活动展示。以中岳传统养生为特色,推出中岳养生汇、义诊日等活动。 王城岗观星台文旅片区。围绕“天地之中、天文之美、节气之源”提升观星台景区品质,加快观星台生态文化公园建设,构建“天中之景”集中展示传统“地中”文化,彰显华夏传统智慧结晶和中华民族古代科技文明。谋划建设中国天文博物馆、天文小镇、二十四节气体验园,推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全年活动,打造国内一流的天文旅游产品。推进王城岗遗址公园建设,科学保护和呈现夏都历史遗址,加强与观星台景 区旅游路线串联。 第三节 构筑五级文旅圈层 按照“政策沟通、道路联通、文脉相通、产业互通”的思路,实行梯次发展战略,构建核心景区、全域旅游、区域旅游、国内旅游、国际旅游“五级文旅圈层”。 一级圈层:核心景区。以环嵩山旅游公路、少林大道、登封大道3条道路为骨架,谋划建设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大道,沿线布局游客服务中心,全面串联8处11项“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推动“少林游”向“世界文化遗产游”转变。 二级圈层:全域旅游。以国省干线和县乡道路为脉络,着力打造美丽公路和全域交通景观体系,全面串联起核心景区、城市景观、美丽乡村和山林田园风光,加快推动登封旅游由“景区游”向“全域游”转变。 三级圈层:区域旅游。以市域快线K2和郑登洛城际铁路登封段为纽带,东联宋都开封,西接古都洛阳,全面融入商都郑州,积极融入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建设布局,加快将登封打造成郑汴洛文化旅游带的黄金节点城市。 四级圈层:国内旅游。以郑登洛城际铁路连接郑西高铁,全面融入黄河文化旅游带布局,着力串联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洛阳龙门石窟、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山东泰山等 世界文化遗产,加快推动登封旅游向黄河旅游、国内旅游市场延伸。 五级圈层:国际旅游。以城铁、高速、通用航空为纽带,链接亚欧第二大陆桥和亚欧空中桥,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少林功夫为依托,积极融入国家“丝绸文化旅游带”布局。 第十八章 加强文化研究与传承保护 以文化研究为基础,加大嵩山文化挖掘保护弘扬力度,丰富市民公共文化生活,筑牢登封文化之魂,着力打造中华文化圣山,彰显悠久的中华文明。 第一节 挖掘嵩山文化,确立“天地之中”文化主地标城市 坚持以天地之中“中”文化为统领,系统梳理嵩山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提炼登封文脉,确立“天地之中”文化主地标城市地位。加快推进嵩山文化研究基地建设,深入挖掘天地之中文化、少林文化、遗产文化、天文文化、红色文化、地质文化等文化内涵,深入研究嵩山文化与黄河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文化复兴的内在联系,阐明“佛、道、儒、武、史”等登封特色文化元素的独特创造和时代价值,传 承发展“中道和合、和而不同、生生不息”的嵩山文化,为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提供“可看、可听、可游”的文化素材,为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提供文化动力。 第二节 加强文物保护,打造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 坚持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以文保单位保护为重点,以文物遗存保护为关键,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着力将登封打造成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健全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机制与文物保护管理机制,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事业单位改革,开展“文物平安工程”建设,启动8处11项世界文化遗产专项保护规划修编工作,实施城隍庙大殿等3处国保单位、老君洞等5处省保单位、耿介故居等8处市保单位、颍考叔墓等7处县保单位的文物修缮工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机制,加强非遗传承人和传承项目管理,完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数据库。 第三节 扩大人文交流,搭建东西方文明对话交流合作平台 加大文化活动力度,以嵩山论坛、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为龙头持续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加强常态化的文化活动设 置,推动文化活动面向更广泛人群,着力打造形成“中原文化会客厅”。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积极融入郑州“黄河文化交往之都”建设,全面提升嵩山文化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依托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发挥少林文化的品牌效应,利用重大外事活动开展少林文化对外交流合作。 专栏11 文化保护传承重大工程 ——重点文物修缮工程。加快推进崇唐观造像保护、少林寺常住院白蚁防治、中岳庙崇圣门、化三门、东仪门修缮保护等13处国保单位文物修缮,清微宫保护维修、老君洞维修保护、嵩阳书院白蚁防治等4处省保单位修缮,耿介故居、登封当阳桥保护维修、莲花寺保护维修等5处郑州市保单位文物修缮,以及天爷庙文物建筑维修、炼丹庵维修保护等2处登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作。 ——其他文物保护工程。加快推进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智慧管理平台、刘碑寺安防工程、观星台消防项目等项目建设。 第十九章 全方位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 坚持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未来登封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提升核心景区国际化水平为抓手,以完善旅游要素配置为重点,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为关键,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渠道,加快推动登封旅游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第一节 推动景区国际化,打造“国际一流景区” 以国际化标准推动核心景区建设,按照“封闭、提升、开 放”的步骤,着力提升全市景区建设水平。把少林景区作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黄金名片。持续挖掘少林景区潜力,统筹整合少林寺、少室阙、三皇寨等景区资源,优化景区布局,丰富景区业态,让游客在“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深度体验中,感受登封魅力、延长旅游时间、增加旅游消费,不断提升少林景区的国际化服务水平。把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延伸旅游链条的价值IP。深入发掘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价值,加快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心建成投用,实现汉三阙对游客开放,连接起“郑州—开封—洛阳”文旅线路,推动“少林游”一枝独秀向“全域游”花团锦簇转变。把A级景区创建作为提升旅游品质的重要渠道。大力实施A级景区创建工程,打造特色鲜明、定位明确的旅游发展区块。加快推进嵩阳书院和中岳庙申创5A级景区,以少林景区、嵩阳书院或中岳庙为试点打造“夜间景观游+购物体验游”。 第二节 推动要素链条化,打造“全要素旅游链条” 加快推进登封文化产业核心板块建设。高质量规划建设3.84平方公里的核心增长板块,以服务少林景区为核心,统筹推进片区建设,加快绿地嵩山特色小镇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着力将登封文化产业核心板块打造成西部国际旅游休闲生态组团核心增长极、华夏文明传承示范区和郑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核心板块。 加快推进三大板块配套建设。以书院河特色街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大禹路以北片区商业配套提升,协同推进嵩阳文旅片区配套建设。以中岳文化苑等载体建设为基础,协同推进中岳文旅片区配套建设。王城岗观星台文旅片区配套板块重点围绕景区周边现有商业业态,加快改造升级。 开展“完善旅游要素配置工程”。大力推进旅游道路与货运道路分离,加快实施少林景区、观星台景区附近国道改扩建工程,形成旅游专线道路。完善旅游专线交通布局,开通域内旅游观光巴士,加强常态旅游路线设计,针对季节性需求开通特色路线。积极推动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数字展厅、登封美术馆、登封文化博览中心、嵩山论坛永久会址等文化载体落位核心板块。 加快推动文旅管理机制改革。理顺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机制,统一文旅开发平台,逐渐实现登封核心旅游资源向文旅集团集聚,构建政企分开、分级负责、职责明确的旅游管理机制,力争做到文旅资源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推动登封文旅产业蝶变发展。 第三节 推动服务星级化,打造“国际化旅游体验” 树立“国际级景区、五星级服务”理念,实施登封市旅游 服务质量提升计划,以国际化服务标准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行业服务水平,强化景区安全管理,健全旅游救援和旅游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综合协调机制。大力实施客源市场精准识别工程。精准化客群定位,强化对存量游客及目标客群的数据分析,挖掘游客需求,差异化设计旅游路线。大力实施旅游咨询星级服务工程。建立游客咨询点,建设具备游客集散、特色商品、综合服务、信息咨询、宣传营销、交通换乘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大力实施旅游标识星级服务工程。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统一设置城区、旅游景区(点)、旅游特色乡村及进入景区主要道路的广告牌。大力实施智慧旅游星级服务工程。建立旅游大数据平台,形成集线路、气象、治安、医疗、客流信息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一键智慧游”建设工作。大力实施餐饮住宿星级达标工程。推进旅游餐饮标准化建设,着力发展具有登封特色的旅游餐饮品牌,推进星级酒店、星级民宿建设,提升全市旅游住宿接待能力。大力实施旅游厕所星级达标工程。开展“旅游厕所革命”,推进旅游景区(点)、乡村旅游点、车站、购物场所、广场、加油站等场所的厕所达标建设。 第四节 推动乡村景观化,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 以拓展全域旅游为目标,编制《登封市乡村旅游发展规 划》,打造郑少高速、商登高速2条美丽乡村“旅游带”和嵩山组团、南部组团2个美丽乡村组团,打造1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和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精品村建设带动形成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精品组团,实现村点出彩、连线美丽、面上洁净、全域景观化,着力把登封建设成为中原最美诗意田园故里。 建设美丽乡村“组团”。美丽乡村嵩山组团以S235、S234等干道为主要框架,以嵩山风景区为依托,涵盖范家门、北高庄、雷家沟、东张庄、崔坪、黄城、刘寨等美丽乡村,打造展现嵩山文化与少林文化的山地组团。美丽乡村南部组团以G343为轴线,以登白线、S319等道路为主要框架,以南部片区的大熊山风景区、荟萃山风景区等为依托,涵盖李窑、袁桥、何家门、柏石崖、崔岗、朝阳沟、周山等美丽乡村,打造自然风光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山地组团。 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要求,围绕1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以村庄美化、村民生产为核心,以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建筑风貌、历史遗存、民俗文化、体验活动、特色产品为主要吸引物,以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设施及旅游配套服务为亮点,充分结合村庄自身优势和特色,以3A级景区为目标,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服务配套完善的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精品村。 专栏12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重大工程 ——一流景区建设工程。加快推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提升、嵩山风景名胜区基 础设施提升改造、嵩山历史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示范、三皇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王城岗考古遗址公园、嵩阳景区道路提升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九龙潭景区旅游开发、太室山夜游(灯光秀)、太室山基础设施综合提升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部分工程开工建设。 ——文旅配套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登封市文化产业核心板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一期)、登封市嵩山游客服务站及配套设施、中国嵩山少林寺少林接待中心、盐洛高速少林服务区交旅融合改造工程、何门片区提升改造、唐庄镇民宿旅游等重大项目建设。 第二十章 培育文旅融合新型业态 坚持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文旅“融合”为方向,着力打造一批“武术+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等新型业态,丰富文旅供给,延伸文旅产业链条。 第一节 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 锚定文化创意四大方向。历史文化创意方向。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依托“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加强对嵩山文化丰富内涵的创意性研究,以“个性化文创产品开发”和“趣味性文化创意展示”为方向,加快历史场景营造,布局历史文化创意街区,增强游客文化体验。旅游活动创意方 向。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根据旅游季节特点,开发“节会旅游”创意活动,加强对旅游活动的创意策划和宣传推介,加热旅游旺季,冲抵旅游淡季,烘托旅游市场。乡土民俗创意方向。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依托登封现有6000项民俗,建设嵩山手艺人传承馆,创意开发柳编、针织、刺绣、书画、木雕等民间手工艺品。新生活创意方向。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依托景城结合部和特色商业街区,打造“静吧”“聊吧”等“吧”文化业态。 加强文化创意、销售创意等领域研究,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文化创意、新零售项目。统一知识产权归口。建设政府文旅平台,梳理全市“佛、道、儒、武、史”等旅游文化元素,统一文化创意开发权。加快打造系列IP。以政府文旅平台为主体,联合知名文创团队,打造“少林系”“嵩山系”“天地之中系”等系列IP。加快文创产品开发。以长短结合为原则,短期内重点打造文创服装、工艺品、纪念品等实体文创产品,加强与文创公司长期合作,培育输出具有登封特色的原创文化内容。积极培育文创加工制造产业,切实形成文创产品的本地化生产。探索登封数字化文创行动。支持文创协会对接腾讯文创等平台,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创意互动、设计研发等产业链环节。 第二节 积极培育武术体育产业 以提升武术教育质量为基础,发掘少林武术的品牌价值,大力培育和发展武术体育产业,促进“武术之乡”建设。提升武术教育质量。整合登封武术教育资源,发展高等教育,推动武术教育由低端向高端发展。鼓励武术院校与国家汉办等机构合作,向全社会输送武术教练和体育人才。探索“武术+体育”模式。以塔沟武校、鹅坡武校设立“武术+足球(冰球)”项目试点单位为契机,拓展“武术+体育”跨界选材,大力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探索校园足球到职业足球发展的新模式,打造少林足球新品牌。探索“武术+赛事”模式。加快体育中心、山地越野汽车拉力赛基地、汽车露营公园等项目建设,承办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嵩山国际马拉松等重大体育赛事活动,逐步形成大众化、多元化的体育赛事新生业态圈,努力打造国内外体育赛事承接地。探索“武术+文创”模式。培育壮大功夫类旅游纪念品和武术用品研发生产企业,拓展武术产品制造经营领域,加快推动武术产品走出去,努力打造全国武术用品交易中心。探索“功夫+体验”模式。以少林寺为核心,协同周边武校及传统功夫村,打造观赏、互动、体验俱佳的少林功夫主题游路线。创办“讲武堂”“展武堂”等武术普及服务机构,推进少林功夫村建设工程,建设少林功夫文化创意体验基地。探索“功夫+演艺”模式。加快功夫剧、豫剧等特色演艺剧目创作,打造“功夫系列”精品室内舞台剧。支持 功夫康养、功夫文创、功夫研学多元融合发展,积极谋划大型功夫赛事、功夫节庆等主题活动,推进少林印象特色商业街区、嵩山少林武术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 第三节 积极培育健康养生产业 探索“康养+旅游”模式,重点围绕“传统养生、生态康养”元素,打造特色养生修心旅游路线。传统养生。以少林药局传统医药、食疗、养生功法为基础,在少林文旅片区及登封文化产业核心板块布局少林养生主题酒店、茶堂、医馆等场所。在市域范围内多点布局,打造多层次、多元化冥想体验馆。在中岳庙外围地区布局中岳养生主题酒店、养生项目,打造集药膳、药浴、疗养于一体的中岳养生基地。生态康养。依托嵩山、大熊山、箕山、香山等自然资源,引导东华镇、徐庄镇等相关乡镇建设复合型、多功能康养基地。深入推进“康养+”,力争到2025年,建成3—5个精品康养旅游路线。 第四节 积极培育智慧旅游产业 探索“互联网+旅游”模式,谋划与腾讯、华为、百度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共同打造“一部手机游登封”全域智慧文旅平 台,为游客提供全链条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目的地旅游智慧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全市A级景区、核心板块、少林大道沿线、环嵩山旅游公路沿线和重点区域的5G网络无缝隙、连片覆盖,推进5G与VR/AR、无人机、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升旅游业导航、导游、导览的电子化、科技化水平。进一步培育壮大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引入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业态,创新非接触式消费模式。 第五节 积极培育精品民宿产业 统一整合登封民宿资源,按照“公司化打造、集群化发展、连锁化运营”理念,通过“1+N”运作模式,打造高品质民宿体验。优化中心城区酒店配套,推动万豪、凯悦、万达、花满地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酒店、高端民宿落位少林大道与登封文化产业核心板块。多点谋划特色民宿,支持在徐庄、石道、少林办、嵩阳办等有条件的乡(镇)办重点打造1—2家精品乡村旅游民宿,鼓励发展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帐篷酒店等新型住宿业态。 第六节 积极培育研学旅游产业 以特色文旅片区、公共文化设施、龙头企业等载体为基 础,打造登封特色的研学旅游基地,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国学经典研学游”精品线路。联合国内高端旅游机构、研学机构、培训机构,共同打造集课程、基地、导师及配套服务要素于一体的综合研学服务体系。推出地质类、历史类、天文类等研学课程,将研学游客群拓宽至全龄段,针对各类客群差异化设计研学体验产品,打造一批高品质、深体验的研学活动。 第七节 积极培育其他新兴业态 “红色+旅游”。整合登封红色旅游资源,利用革命烈士纪念馆、八路军河南军区旧址等场地还原历史场景,以党政培训、学生军训、企业培训为方向,打造中原地区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工业+旅游”。利用登封铁路、窑瓷、工矿等特色工业基础,打造工业观光、矿山公园等产品,推进“豫见铁路”、嵩基水泥工业游项目等工业旅游项目建设。“服务区+旅游”。加快特色旅游服务中心、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客流集散点建设,推动交旅融合改造,实现服务区功能复合拓展。加快推动登封由“观光型旅游”向“复合型旅游”转变、“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专栏13 文化旅游新业态重大工程 ——武术体育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嵩山少林武术学校、中岳文武学校、少林武术研究学校新校区、嵩山少林精武学校二期、少林小龙武术中等专业学校一期、少林友 谊学校等项目建设。 ——其他新兴业态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河南袁桥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旅游项目、瑞洋生态园、登封市嵩基水泥有限公司工业游项目、传奇少林、旅游功夫剧《十三棍僧救唐王》《汉风万岁》新业态演艺项目、河南马峪川红色生态旅游区等重大项目建设。 第二十一章 创新文旅营销方式 围绕“内容创新、渠道优化、借力平台”,实现高效品牌传播,提升登封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 第一节 创新营销内容 引入专业内容创作团队,挖掘登封特色,打造一系列具有传播性的热点内容。持续开展“爱上登封”短视频大赛等活动,鼓励市民创作趣味化、场景化的优质原生内容,形成自传播效应。 第二节 优化营销渠道 以扩大社交媒体传播为途径,提升登封文旅影响力,抢抓“双微一抖”等流量平台,通过短视频、“游登封”慢直播等